傳染性紅斑「蘋果病」蔓延 19歲台女險流產忍痛刺穿羊膜保胎兒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1/28 19:59

最後更新: 2019/01/29 10:13

分享:

分享:

1名19歲、懷孕23周的台灣孕婦感染「蘋果病」,腹中的胎兒貧血、肺水腫、心臟肥大,醫院利用子宮內臍帶輸血方式成功治療,孕婦和胎兒均已康復。

俗稱「蘋果病」的「傳染性紅斑」(Erythema infectiosum)自去年10月起於日本爆發,而台灣花蓮周一(28日)出現確診個案,1名19歲、懷孕23周的孕婦感染「蘋果病」,全身水腫、血壓飆高,腹中的胎兒出現貧血、腹肺水腫、心臟肥大,幸經過醫院利用子宮內臍帶輸血方式治療後,孕婦和胎兒均已經康復。

負責治療的門諾醫院今日(28日)舉行記者會,指涉事的19歲李姓孕婦去年12月初因感冒求診,經診所診斷胎兒有水腫現象,轉介門諾醫院,經檢查後確認李感染微小病毒B19,亦即是「蘋果病」。

但由於當時胎兒血紅素值僅2.4,情況危急,為確保胎兒性命,婦兒科團隊以子宮內臍帶輸血的方式,為胎兒進行4次輸血,孕婦多次歷經羊膜穿刺治療的疼痛,最終成功挽回胎兒性命。

其主診醫生廖基元表示,「蘋果病」目前在日本正流行,李姓孕婦未出國且未接觸旅客,感染原因不明,不排除台灣可能正在流行。

「傳染性紅斑」又稱「第五病」(Fifth Disease),是病毒性傳染病,幼兒及青年較易被傳染,俗稱「蘋果病」或「兜巴星」,因患者病發時臉頰會出現大片紅疹,像個紅蘋果或甚被打了一巴掌,紅疹較少會出現在四肢或身體。

紅疹出現前約一周,患者會有發燒或感冒等徵狀,如發燒、疲倦、頭痛、流鼻水等,此時更容易將病菌傳染他人。紅疹通常會在7至10日內消失,而成人的症狀會更為輕微,只會感到關節疼痛或腫脹。假若孕婦不幸感染此傳染病,病毒可經母體傳給胎兒,並對其造成不良影響,嚴重甚至會導致流產。

「蘋果病」通常屬輕微的疾病,不需要特定治療,一般治療只作紓緩徵狀如發燒、痕癢、關節腫痛等,患者應在家休息,直至完全康復。孕婦和計劃懷孕的女士及其他高危的人士,若曾與感染此病的患者有近距離接觸,應向醫生求診。

本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提供了以下多種預防「傳染性紅斑」方法:

  • 維持良好的個人衞生;
  • 保持雙手清潔,應使用梘液和清水以正確方法洗手;
  • 當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,用含70至80%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;
  •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著口鼻,呼吸道的分泌物應用紙巾包好,棄置於有蓋的垃圾桶內,然後徹底清潔雙手;
  • 保持空氣流通;
  • 避免與病患者作近距離接觸。